本月底,扬州市选派到经济薄弱村的200多名“第一书记”,就将结束他们一年半的任期。
如今,这些“第一书记”心里在想啥?又在忙什么?昨天,记者赴邗江区方巷镇三里桥村,采访了这里的“第一书记”—来自市交通运输局的盛宇。
1
建合作社
让村里的牛肉更值钱
一大早到村里,盛宇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热水,合作社的社员就找到了他。“盛书记,你看我们最新弄的这个包装盒怎么样啊?”
到了冬天,扬州市民都爱吃点牛肉,但很少有人知道,扬州市场的牛肉七成以上都来自于方巷。然而,过去由于没有包装,都是散卖,产品附加值很低。盛宇到村里来了以后,及时组建了三里桥农业合作社,发挥当地生态有机农家菜的优势,在已形成的“方巷老鹅”“裔家牛肉”等特色品牌农家菜的基础上,创建自主品牌,并开辟绿色大米、豆油等农产品(000061,股吧),进行加工包装,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。
村党总支书记施广慧告诉记者,以前散着卖根本赚不到什么钱,现在统一包装了,一盒四斤装的牛肉,能卖到300块钱,去年就实现销售额36万元,帮助村里增收12万元。
2
修桥修路
还给村里装上了路灯
忙完了合作社的事情后,盛宇立即和村干部一道,去村里新修的三里桥走一走。
“桥现在修好了,你们说说看,还有些什么意见啊?”
附近的村民赶过来,你一言我一句地说开了。“最好再用石块驳个河岸,不然现在是泥土驳岸,一遇到下雨,泥土就全被冲到河里,河床提高,影响通行。”村民刘正朝建议。
记者看到,位于酒黄公路上的三里桥,桥面宽阔平整,紧靠着新桥附近,是一座十分破旧的旧桥。盛宇告诉记者,2012年9月他到村里经过调研后发现,三里桥是村里对外交通的唯一通道,却年久失修,村民们意见非常大。
随后,盛宇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,立即向上申报危桥改造计划。最终,这一项目被纳入到2013年省危桥改造计划,总投资144万元,去年9月开工建设,如今,路面宽达12米的三里桥已建成通车。
过了三里桥,进入三里桥村,记者有个明显的感觉,这里的村道十分宽敞。然而,当地村民告诉记者,以前,他们村里的路也只有4.5米宽,是盛宇来了之后,帮他们把路拓宽的。
“我印象特别深刻,才到这个村来工作的时候,一次刚进村,就看到一辆三轮车在会车的时候,侧翻到了田沟里,当时我就下决心,一定帮大家把路修好。”盛宇告诉记者,为此,他利用镇村公交完善工程的政策,争取项目,获得上级补助106万元,将路面拓宽至6米。
除此之外,盛宇还帮助三里桥村建了全新的便民服务中心,并将村里主干道都装上了路灯。
记者 黄媛媛
上一篇:汉阴:“铁牛”驰骋百姓乐——汉阴县蒲溪镇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农 下一篇:丰谷稻业产销专业合作社——向精细管理要效益
发表评论查看全部评论